蜱是蜱螨目蜱总科的通称,又分为硬蜱科和软蜱科。国内已知的蜱有120余种,其中硬蜱科110多种,软蜱科10余种。蜱的各期均营寄生生活,是哺乳类、爬行类、两栖类、鸟类等的体表专性寄生虫。有一些蜱可分泌毒素致寄主(人、畜)瘫痪,或通过吸血在动物间传播各种病原体或传播给人,如森林脑炎、新疆出血热、蜱传回归热、莱姆病等,是多种自然疫源性疾病的重要媒介。
1、蜱的形态特征
蜱虫体椭圆形,未吸血时背腹扁平,背部略隆起。蜱的大小差异很大,一般的体长约2—10mm,吸血后最长可达30mm。体壁革质具伸缩性,背面有时具有骨化的盾板。气门一对位于第4对足基节附近。
(1)硬蜱硬蜱的颚体位于躯体前端,从背面可见。鄂体由假头基和口器组成。假头基鄂体与躯体相连接的部位,为界限明显的几丁质区,背面形状呈矩形、三角形、六角形或梯形。口器由1对须肢、1对螯肢和1个口下板构成,须肢的主要功能为感觉,螯肢用于切割和刺入宿主皮肤,口下板有倒齿,吸血时可以起到固定的作用。
硬蜱的躯体呈袋状,两侧对称,大多数呈褐色。雄蜱背面盾板覆盖整个背面,而雌蜱的盾板小,仅占背板的小部分。
图 全沟硬蜱
(2)软蜱
颚体位于躯体腹面,从背面看不见。假头基较小,一般为方形,雌蜱的假头基背面无孔区。口下板不强,倒齿不发达。须肢各节活动很灵活。
躯体背面无盾板,表皮有颗粒状小疣,皱纹状或盘状凹陷。雌雄性从外观上较难区分。成虫、若虫第1-2足间有基节腺开口,基节腺的分泌物具有调节血淋巴水分和电解质的作用,有些蜱可通过基节腺的分泌物传播病原体。
软蜱成虫
硬蜱与软蜱的主要区别
硬 蜱 | 软 蜱 | ||
颚体 | 位置 | 大而突出于躯体前端,从背面可见 | 小而隐藏于腹面,从背面不易见 |
假头基背面 | 有1对孔区 | 无孔区 | |
须肢 | 粗短,各节运动不灵活 | 较长,各节运动很灵活 | |
躯体 | 盾板 | 有,雄性盾板大,雌性盾板小 | 无 |
基节腺 | 退化或不发达 | 发达 | |
气门 | 位于第4足基节后方,气门板明显 | 位于第3—4足基节之间,气门板小而不全 | |
雌雄区别 | 很明显。雄性体小盾板大,遮盖整个躯体背面,雌性体大盾板小,仅遮盖背部前面 | 不明显 |
2、生活史
蜱为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分为卵、幼虫、若虫和成虫4个时期。
卵呈球形或橄榄形,约0.5—1.0mm,色淡黄至棕黄色,半透明,状如胶囊,略具黏性,成堆聚于一处。卵期20-40天。
幼虫形似成虫,体小,足3对,幼虫很活跃。在宿主体上吸血后落至地面,爬入缝隙中,蜕皮为若虫。
若虫有足4对,硬蜱若虫仅1期,吸血后在地面蜕皮为成虫。而软蜱若虫有1—6个龄期,且每次都要吸血、蜕皮,最后化为成虫。
硬蜱完成一代生活史所需时间因种类及气候条件而存在较大的差别,从2个月至3年不等。多数软蜱则需时半年至两年。
蜱的交配大多在宿主身体上吸血时进行,雌虫吸饱血后落地,栖息于草木根部、畜舍等处,数日后产卵于土表层缝隙内。硬蜱一生只产卵一次,数天内连续产卵直到产毕,产卵量二百至数千。软蜱多在鼠洞、墙缝等处产卵,一生可多次产卵,每次几十至几百个,总数可达千个。硬蜱寿命从1个月至数十个月不等。软蜱寿命可以长达五、六年甚至二十年以上。
3、生态习性
(1)宿主和更换宿主的类型
蜱幼虫、若虫和成虫均营寄生生活,宿主类型多种多样,包括许多陆生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动物等,其中有的种类可袭击人。
蜱对宿主的专性程度因种类而异,多数种类的蜱宿主范围比较广泛。成蜱大多侵袭大型哺乳动物,而幼虫与若虫则以侵袭啮齿类、食虫类、鸟类等小型动物为主。
在蜱的生活史中存在更换宿主的现象,更换宿主的次数因蜱的种类和自然条件而异。根据更换宿主的次数我们可将蜱分为4种类型。
单宿主蜱。发育各期都在一个宿主体上,雌虫饱血后落地产卵,如微小牛蜱。
二宿主蜱。幼虫与若虫在同一宿主体上吸血,后者饱血后离开宿主,蜕变为成虫后寻觅新宿主,如残缘璃眼蜱。
三宿主蜱。幼虫、若虫、成虫分别在3个宿主体上吸血寄生,如全沟硬蜱、草原革蜱。大部分硬蜱为三宿主蜱,蜱媒疾病的媒介也多属于此类。
多宿主蜱。幼虫、各龄若虫和成虫及雌虫每次产卵前都需寻找宿主吸血,每次饱血后离去,需要多次更换宿主。软蜱多为多宿主蜱。
蜱的耐饥力很强,如遇不到宿主,幼虫可以生存一个月以上,若虫可生存半年以上,成虫生存可达l—2年以上。少数软蜱耐饥力特强,如乳突钝缘蜱,其若虫耐饥长达14年。
(2)孳生环境
蜱大多生活在野外人烟稀少的地方,具体环境因种类的不同而有所差别,一般来说,蜱的孳生环境需要具备适宜的温湿度条件和较充足的供血宿主。有的蜱生活在牧场及其周围的畜舍,例如边缘革蜱;有的蜱出现于灌木丛和林间草地,如全沟硬蜱;钝缘蜱属则生活于荒漠草原的野兽洞穴和家畜棚舍等地方。
(3)吸血
蜱的幼虫、若虫和雌雄成虫都吸血。蜱的嗅觉十分敏感,尤其对宿主的汗水和二氧化碳,与宿主相距15m时即可感知,它们常常爬到草尖、枝头、木桩或墙壁等地方等待宿主的到来,一旦宿主接近就跌落或爬到宿主身上。
硬蜱多在白天袭击宿主,吸血时间较长,吸血时间2-15天不等。软蜱多在夜间侵袭宿主,每次的吸血时间大多较短,幼虫为几分钟到数天不等,若虫和成虫多为半小时至一小时。
蜱的吸血量大,吸血后体积可膨胀几倍、几十倍,雌性硬蜱甚至可膨胀百倍以上。蜱的吸血部位有明显的选择性,一般在皮肤较薄、不易被搔到的部位,如全沟硬蜱多寄生在人的颈部、耳后、腋窝、大腿内侧、腹股沟和阴部等处,草原革蜱寄生于绵羊时多在耳朵、颈部和臀部。
(4)活动与扩散
蜱的分布和气候、地势、土壤、植被以及宿主相关。温度和湿度能影响蜱的活动。如全沟硬蜱栖息于低温高湿的针阔混交林区,多聚集在小路两侧的草尖和灌木枝叶的顶端等待宿主的经过,午后12-14时和傍晚18至20时是全沟硬蜱的2个活动高峰。草原革蜱栖息在干旱的半荒漠草原地带,它攀爬至草茎的顶端等待宿主的到来,在气温最高的中午时分最为活跃。
软蜱多生活在半荒漠或荒漠地带。乳突钝缘蜱通常栖息在中小型动物的洞穴、岩窟及住房的缝隙中,拉合尔钝缘蜱常栖息于畜舍。软蜱多在夜晚活动。
蜱类的活动范围不大,一般为几十米,但宿主的活动尤其是候鸟的季节性迁移,对蜱类的传播扩散起着重要的作用。
4、蜱的防制
(1)环境防制
草原牧区采取轮换放牧制度,使牧场孳生的蜱无法找到合适的宿主;清除疫源地居民区外10-20米范围内的灌木杂草及枯枝等,消除蜱栖息场所;开展灭鼠捕鼠,并堵塞鼠洞,减少蜱的宿主;家禽厩舍应建在远离居民住房的位置,并做好畜舍和畜体的防蜱灭蜱工作。
(2)个人防护
凡进入草原、林区等有蜱分布地区的人员,有条件时应穿防疫服,无防疫服时,应穿长袜长靴、扎紧袖口裤口和领口,带帽,将上衣下摆塞进裤腰带。暴露的皮肤涂抹驱避剂。通过有蜱地区时不宜停留,离开时互相检查,若发现蜱正在叮吸,应轻摇或用烟头烫烤蜱虫使之自然脱落,或者用乙醚、酒精麻醉后取下,切勿试图直接拔出。需要在野外建宿营地的,应选择干燥、向阳、鼠类活动少的高坡地。野外作业人员还可用0.1%氯菊酯喷衣领、袖口和裤口。
(3)化学防制
在自然界,蜱的主要活动场所是森林、山地、草原和灌木丛,因开发、筑路、架桥需要,可在工程队伍进场前对施工区及其周围喷洒对蜱类有杀灭作用的杀虫剂,如马拉硫磷、倍硫磷、杀螟松、毒死蜱等。
室内蜱的防制,首先应控制蜱的来源,例如禽畜的窝舍应远离人居,墙面缝隙应抹平,同时要保持整洁干净。禽畜的窝舍可以采用杀虫剂处理,常用的有残杀威、马拉硫磷、地亚农、西维因等。
畜体蜱的防制,可采用高效低毒的杀虫剂,处理时间应根据防制对象的发生季节而定,一般于蜱开始活动的春季进行,杀虫剂品种主要有敌百虫、马拉硫磷、地亚农、西维因等。对畜群,可用0.2%敌百虫或0.1%马拉硫磷进行药浴。